上映以來,《白銀帝國》的評價呈現兩極。文章開頭選了這張個人很喜歡的海報,是因為它跟電影一樣,乍看之下或許感受不深刻,但細細品味後卻發現其內涵意境。或許預告片及宣傳手法誤導了觀眾的焦點,讓人以為本片的重心將著墨於商戰的過程,或是如同片名有「帝國」般的氣勢磅礡;但實際上就如同電影中的那句話:「做生意不過是做人」,《白銀帝國》以天成元票號的故事代敘整個晉商的縮影,以人為出發點將每個角色的個性鮮明表達,最後以仁義家訓貫穿全片,老實說,以113分有限的片長來看,《白銀帝國》即使無法說是頂尖佳片,也應不至於像部分影評所說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才是。
內斂的餘味
沒有《白銀谷》或《喬家大院》的鉅細靡遺,導演姚樹華選擇用另一種方式來描繪晉商的康家故事。舞台劇出身的她以細膩的手法來詮釋情感,藉著一幫硬裡子演員到位精準的演出,澎湃的,矛盾的,抑鬱的情緒就全在細微的表情或意象轉換間流洩而出。毋忘劇中時空背景乃是保守傳統年代,不若現今社會自由開放,當身邊朋友埋怨搔不到癢處時,我不禁想起康家「不休妻,不納妾」的家風。別忘了康三可是有明媒正娶之妻,在那個極端的父權社會裡,心愛之人為父所奪卻無法違抗,又得奉家族傳宗之命迎娶無感情基礎的妻子,那種痛到心底的遺憾,導演沒有讓我們看到康三痛哭流涕表達痛苦,而是用兩人相遇時眼神的微妙交錯、長幼尊卑的壓抑閃躲,內斂的傳達了那隱諱的心酸。甚至,康三正妻抽著大菸,眼神卻絕望空洞的那一幕,直到離開電影院都仍讓我玩味再三。沒有濃烈的愛恨激昂,卻掩不住幽幽的餘韻不絕。
胸懷天下的大宅門
從貧瘠的黃土高原起家的天成元,格局與事業一樣遍佈天下。一碗粥換來32兩白銀的祖先美談,讓康家人造就了一個富霸一方的白銀帝國;無論是片頭浩瀚大地下的沙漠商隊,或是氣勢十足的巨型算盤年度對帳,在在都顯示了天成元的票號規模與龐大版圖。無奈商業利益與嚴明清規下,總難免混雜著利益糾葛與情感的愛恨交織;站在權力頂端的康老爺,面臨家庭中的風暴與事業的維繫,選擇的是守護先人留下的家業,自始至終未曾稍稍鬆懈;是與非雖難以論斷,但到了最後卻仍不敵時代的變遷與命運,面對無力回天的現實情勢,康老爺黯然離去的背影底下,最後終究只留下了遺憾及些許悲愴。
多餘的感情戲?
康三爺基本上是因著杜筠清而活著的。片中的感情戲交代了兩個人曾經擁有的美好與承諾,經過了人事已非的變化,活在大家族與傳統禮教的沉重包袱下,兩個人無異就像死去一樣痛苦。「我留著是因為能看見你。」聽見這句話的時候我只有滿滿的心酸。彼此都用痛苦面對著這段感情,彷彿是對現實無聲的抗議;康三在靈堂前的那場戲,十足的讓人動容。紅著雙眼猛力捶胸,無視司儀指示及眾家丁的眼光,痛哭著控訴眼前本不該出現的天人永隔,毫無疑問,那是痛。與其要說康家父子掌家風格乃儒法差異,我倒相信是杜筠清讓康三有了與父親不同的眼界。畢竟西化後的杜筠清觸發了康三面對自己的本性,在那個新舊變遷的時代,仍保有祖先留下的仁義家訓,不願失信於千萬的平民存戶,或許,這也就呼應了最初那個讓天成元起家的一碗粥故事道理吧!
仁義傳家的晉商
名列世界三大商幫的晉商,起源於山西平遙城。無畏艱困的大自然環境,這群有遠見的商人靠著馬車及駱駝硬是開通了中國新一代的貿易商道,也在亂世之中靠著勇氣及信譽創造了現今銀行的前身--匯兌業務,並因此間接帶動了鄰近縣城的發展,此現象由徐珂所著的《山西多富商》文中可見一斑。然而晉商成功之處除了遠見,還有大器的胸懷。財富排名山西第三的喬家第三代掌門人喬致庸,曾將其經營理念總結為三個字:「信、義、利」。先是信義,然後才能得利。不只是喬家,許多山西商人都以此作為遵循之道。如同電影中的情節,八國聯軍之時,以日昇昌為首的山西票號,就曾做出只看存摺即兌換存款的創舉;畢竟利潤有數,但信譽卻無價。除此之外,晉商更首創員工分紅入股(頂身股)制度,讓員工領取數十倍於薪資的紅利;以當時票號龍頭日昇昌為例,分號掌櫃可參與分紅股數約為一股,一年分紅可達萬兩白銀,而當時一位七品的縣太爺年薪也不過一千兩白銀。
就是這樣的格局與眼界,讓晉商足以在激烈的商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落實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讓當時許多有經營長才的掌櫃能夠大放異彩,弭平省縣距離的差異而帶來更多利潤。此外,晉商在回饋鄉里上也有過人之處。十九世紀末山西大旱,三分之一人口死於災荒,榆次常家便以修建戲臺名義賑災三萬兩白銀;喬家也捐獻了全省最多的三萬六千兩白銀,並搭粥棚供災民三餐,甚至要求喬家人在災民開飯前不許開飯,這樣的義舉不啻是晉商仁義的最佳表徵,也成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佳話。
《白銀帝國》是近年來首次以晉商為題材的電影,雖然每個人觀後感受不同,但若能藉由此片讓更多人認識當年縱橫金融商場,盛況與今日華爾街相比毫不遜色的山西商人,那麼也算是一大收穫了。「一紙之符信遙傳,萬兩之白銀立集。」這劃時代的晉商智慧,就留予觀眾們自行體會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