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棒球經典賽,僅僅21個小時的時間,台灣的比賽就在一片譁然中劃下了句點。

「所有參賽隊伍第一隻遭到淘汰」
「兩場比賽僅得一分」
「繼京奧之後再次敗給大陸」
「國恥!」

     嗜血的媒體逮到機會自然大大的修理了這次的代表隊一番。就連我們公務繁忙的行政院院長劉兆玄,也向媒體表示「震怒」,並對比賽結果無法接受。完全沒看過他關心棒球的爆料天王邱毅,也在某政論節目中大聲批評這次代表隊的徵召問題,甚至直接點名統一獅只配合了「半隊」,搞的統一獅領隊林增祥直接call in進節目澄清,並且表達嚴正抗議。

     當然這不是第一次外行人撈過界,也不是第一次公眾人物不懂裝懂在媒體上亂放炮。某位跑司法線出身的記者,之前也很愛上談話性節目對棒球議題大放厥詞,甚至還被尊為名嘴,真不知看在專業的球評或教練眼中是作何感想?

     合理的說,台灣有相當多所謂的大賽球迷。「大賽球迷」這個詞本身並沒有貶意,它是指平常不看,或不常看棒球,但到了國際賽,或許基於國家情感,或許因為趕風潮、湊熱鬧,而會關注比賽的人。不可諱言的,大部分的球迷都相當在意比賽的結果,什麼雖敗猶榮的話都是安慰自己用的;但是,真的每個人都知道輸的原因是什麼嗎?而會輸球的原因又是怎麼造成的?誰又該為此負責呢?

     根本沒幾個人在乎。

     有些人痛痛快快的罵完了之後,繼續過著他不關心棒球的生活。然後,下次又會是同樣這批人出來罵。

     沒有人要求這些開罵的人一定要多專業,或是平常一定要花多少時間在關心棒球上;但最起碼,不要連誰是該罵的人都搞不清楚。

     這次經典賽的徵召的確有問題。但該罵的不是LaNew、興農,更不該是出了五個球員還被邱毅牽拖的統一,最該罵的是棒協。從北京奧運的時候開始,就存在著一個詭異的問題。一隻代表國家的隊伍,竟然是由一群20歲出頭,一A的小朋友來當主力!?這對一個口口聲聲號稱棒球為國球的國家來說,真是令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別忘了這次經典賽如果不是水手不放羅國輝,台灣整個先發打線,將有4到5位旅外的球員!試問,除了在阪神一軍的林威助之外,要這些在低階聯盟打拼的年輕選手,長年不在國內,但一回來就要在這種高張力的大賽承擔動輒被扣「國恥」大帽子的重責大任,公平嗎?

     平心而論,從北京奧運到這次的經典賽,這批年輕旅外小將的表現,並不像那些惡意謾罵的人所批評的那麼一無可取。沒錯,蔣智賢在奧運對中國最後防守的恍神,跟林哲瑄這次經典賽對中國,沒有及時回傳球導致丟分的失誤,的確都很該罵。但是,謾罵的人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他們的打擊,我們的打線會再貧乏到什麼程度?

     很多老球迷都很懷念以前的台灣隊,那個隨時有人跳出來當英雄,給對手致命一擊的台灣隊。這次經典賽,扣掉旅外的選手,除了彭政閔,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該期待誰的打擊?當然,因為近年來國際賽開放職業選手參賽,所以導致各國間實力差距更加擴大。但看看中國隊!那個一向被我們當成手下敗將的中國隊,又是怎麼辦到連兩次擊敗台灣的?

     有人統計過,近三年來國際賽的頻率高到有點嚇人,但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我們大有為的棒協,連非一級的比賽都徵召含旅外的全明星隊出賽,造成球員疲憊不堪,甚至因此受傷,導致回母隊後的成績受到影響,或因此而錯失在更高層級聯盟立足的機會。然而,我們的棒協是不會管這麼多的!他們只知道,出國比賽拿到好成績,對球迷及上級有交代,大家皆大歡喜就好!即使其他國家都派出業餘選手或是大學生來磨練,他們還是一樣堅持全明星的原則。這不禁讓我想起80年代,在職業球員還不能參賽的當時,台灣很喜歡組兩三支國家隊,最強的第一隊去打強度最高的比賽,其他的第二隊、第三隊,就負責去參加港口盃、邀請賽之類強度不是那麼高的比賽。令人驚奇的是,二、三十年前的棒協都知道的道理,怎麼到了現在卻反而搞不懂了?像多哈亞運的日韓那種不知道要算是第幾隊的國家隊,我們一樣用全明星去應戰,最後拿了個金牌,舉國歡騰沒錯,但這塊金牌背後的代價,卻很少有人真正的去關心。

     像台灣這種把強烈的民族主義投注到運動上的現象,在世界上不是沒有;但別人是在經典賽或奧運這種匯集精英的大比賽,或是攸關奧運參賽權的錦標賽,才會有將比賽勝負聚焦到舉國關注、甚至是國家面子的層次。這幾年來,台灣一直在一種不正常的狀況下看待這些國際比賽;平時的三級棒球、職棒沒什麼人要關心,一到了國際賽,所有人紛紛跳出來強調自己有多支持台灣,說穿了,是想看台灣贏球,想享受那種勝利的快感吧!問題是,沒有三級棒球的訓練,沒有職棒或甲組比賽的經驗成長,國際賽要怎麼擊敗世界各國?這次那些民意代表及政府官員在經典賽後的發言,只是讓人更加確定他們無可救藥的短視及自大罷了。倒楣的是那些臨時趕鴨子上架的旅外小將,平時跟隊友分處各地,根本毫無默契可言,卻在極短的集訓過後就要負責上場打出高水準的勝仗!如果棒球這麼簡單的話,那中國也不用走我們1992年的老路,長時間集訓國家隊,一心追求在國際舞臺上有所突破了。

     這次的經典賽後,突顯了許多的問題;但有一位球員我不得不提,就是周思齊。剛轉隊到兄弟的他,因為去年突出的表現而被選入經典賽觀察名單。正當所有人都期待他新球季能延續去年的好表現時,他卻因為參與國家隊的澳洲移訓而受傷,開刀後預估最快至少五月才能上場。從周思齊的例子反應出了這些球員們內心的擔憂,也了解為什麼牛熊兩隊不願放人的原因。沒錯!棒協徵召球員參賽,或許出賽有一些獎金,但受傷了,抱歉,你自己去想辦法。假如運氣不好遇到像這次經典賽或去年京奧的輸球狀況,那麼倒楣的球員們還得背上「國恥」的污名,以及承受那些罵很大、罵不用錢的愛國球迷謾罵。別忘了,付他們薪水的是母球隊,不是棒協,更不是國家。如果為了穿上這一件不可承受之重的國家隊球衣,受了傷或影響了球季的表現,被解約丟了工作是不會有人照顧他們生活的!當然,這個道理棒協不會懂,我們震怒的劉院長更不可能懂。

     撇開那些政治人的口水不談,真正要徹底落實的應該是不同層級比賽的徵召差異。國際賽為求好表現不是不能徵召選手,但必須要視該比賽的重要程度來區分該徵召的球員。像亞職的許文雄跟這次經典賽的廖于誠就是很好的例子。在06年亞職之前,沒有人知道許文雄其實可以這麼殺;這屆經典賽前,還有人在戲謔的說廖于誠大概是選去觀光的,畢竟奧運已經有抓他去陪練的經驗了。結果,他硬是止血止了三局。好球員是需要舞台的!沒有經過比賽的磨鍊,永遠無法發現原來還有其他選手也是不錯的。當然,那些所謂的「選訓委員」的眼光及選人標準,也該好好的進行再教育。每個人都知道,如果貿然的將年輕選手太快拉上層級太高的比賽環境,無論他的資質有多好,一旦被rush到可能就很難再養起來。相對的,如果不管大小比賽,永遠都徵召同一批選手,那麼下次請記得給這些選手們一張巨額的預防受傷保單,並且請棒協記得承諾選手們,如果因為國際賽造成的疲累,導致影響選手在原母隊的表現,而造成薪水或其他損失,請由棒協一概負責到底,而不要只是讓一些半吊子的官員繼續用一些外行話來責罵、羞辱他們。

     輸了經典賽不是世界末日,今天的最新消息是棒球強權多明尼加也因為連輸給荷蘭兩次,而在第一輪比賽止步。但我相信多明尼加棒球的強盛不會因為這次被淘汰而有所改變;也不會有人因為多明尼加輸了這次的經典賽,而懷疑他們的棒球實力。相對的,台灣在經過了這次經典賽的敗陣,如果還是不能放下過去「世界五強」的老舊回憶包袱,老老實實的針對現況去面對問題,反而還是一直在責怪徵召不順利,熊牛不配合,那麼,相信不管我們的高官再震怒幾次,體委會主委擬定再多對策,不要說奢望贏日韓,輸給中國的戲碼,將會繼續上演。而到時候,不管再多的口號、再多的熱情,恐怕就都救不了我們棒球的未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x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